信用卡优化客群结构 消费金融公司逆势向上

发布:2022-03-31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241

  3月30日,工商银行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工银信用卡总计发卡量1.63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87%;透支余额6923.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7%;消费金额2.56万亿元,较上年末持平。

  “2021年末,本行境内信用卡贷款余额8962.22亿元,不良率1.33%。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 1.47亿张,较上年增长396万张,累计客户1.05亿户;实现消费交易额3.04万亿,客户总量、贷款规模、分期交易额、分期贷款、分期收入等指标同业第一。”3月29日,建设银行2021年年报显示。

  对比2020年数据,建行信用卡交易额、不良率均下降。2020年末,信用卡实现消费交易额3.05万亿元,贷款不良率1.40%。

  同日,中国银行的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1.35亿张,较上年增长2.53%;信用卡贷款余额4,963亿元,较上年增长1.68%;信用卡消费额15,624.69亿元,较上年降低4.69%。

  当部分国有大行的信用卡交易额较上年降低时,部分股份制银行已抬高信用卡准入门槛,并大幅收紧额度管理。当银行信用卡调整市场策略时,消费金融公司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根据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信息,经济观察网发现,2021年部分领先的消费金融公司取得了快速发展,净利润增幅在60%以上,数家公司甚至超过200%。

  信用卡优化客群结构

  银行账户和卡数量还在继续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央行《2021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到2021年三季度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1.83亿张,环比增长0.80%,增速较上季度末下降0.10个百分点。其中,借记卡83.85亿张,环比增长0.78%;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98亿张,环比增长0.97%。人均4持有银行卡6.50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7张。

  “我们把信用卡的准入门槛和额度管理大幅收紧。”平安银行谢永林在发布会上称。

  2021年末,平安银行信用卡流通卡量达7012.65万张,较上年末增长9.2%;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6214.4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4%;全年信用卡总交易金额37914.10亿元,同比增长9.8%;不良贷款率2.11%,较上年减少0.05个百分点。

  “我行进一步聚焦优质消费客群,迭代升级重点产品,完善线上互联网平台和线下消费场景的用卡环境,提升获客、活客质效。2021年新引入客户中优质客户占比65%,较年初显著提升;线上交易量同比增长超40%。”3月28日,光大银行副行长齐晔表示,2021年,我行信用卡业务主动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的市场变化,加快改革转型,2022年,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首先要坚持回归消费本源,挖掘增长新动能。

  光大银行2021年信用卡交易额27,497.41亿元,同比增长0.94%;时点透支余额4,498.72亿元(不含在途挂账调整),比上年末增长0.62%;实现业务收入441.50亿元,而2020年末这一数值为453.82亿元。

  “消费贷今年出现了一定的疲软,这块跟疫情的影响极其相关,开年招行在消费贷领域聚焦优质客群进行持续的营销,总体的状况还算可以,这种回落不是太明显。”3月21日,招商银行副行长汪建中在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招商银行信用卡坚持短期严格控制风险,中期调整资产形态,长期调整客群,目前已对信用卡的客群质量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年报显示,招商银行2021年实现信用卡交易额47636.17亿元,同比增长9.73%;实现信用卡收入867.54亿元,其中利息收入596.45亿元,同比增长5.87%,非利息收入271.09亿元,同比增长3.57%。2021年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292.06亿元,同比减少32.35亿元;截至2021末,信用卡不良率1.6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从近三年的财报上看,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中,银行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并不理想。2019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95.51亿元,同比增长16.88%,2020年为195.51亿元,同比持平,2021年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93.77亿元,同比下降0.89%。

  “审慎推进信用卡业务发展,聚焦价值客户经营。”招行年报称,展望2022年,鉴于国内外疫情演变仍会对居民就业、收入和消费造成短期冲击,叠加同业各机构进一步加快对共债风险的识别和清退等因素,预计消费信贷业务短期风险管控存在一定压力。

  消费金融公司逆势向上

  消费金融公司客群主要定位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人群,与信用卡持卡人相比,消费金融公司的客群更为下沉。虽然消费复苏低迷,但消费贷款行业整体是扩张趋势,2021年末金融机构个人短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7%。得益于金融科技的进步,消费金融公司在2021年得以高景气运行。

  招商银行年报显示,2021年招联消费总资产1496.98亿元,净资产140.38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0.63亿元,较上年的16.68亿元增长80.6%;营收159.33亿元,较上年的128.16亿元增长24.3%。

  招联消费2018年-2020年三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15.38%。

  “截至报告期末,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617.90亿元,同比增长38.67%;各项贷款余额580.56 亿元,同比增长41.86%。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3.91亿元,同比增长29.78%;净利润22.30 亿元,同比增长65.14%。”兴业银行年报显示。

  兴业消费金融2017年至2020年全年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5.12亿元、10.31亿元、13.50亿元,2018年至2020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44.4%、101.5%、30.9%。

  2021全年,马上消费实现净收入100.10亿元,净利润13.82亿,纳税额8.7亿元。中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15.14亿元;资产总额543.26亿元,淨资产78.62亿元;全年实现税后利润8.44亿元。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资产444.22亿元,净资产49.45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56.86亿元,实现净利润12.29亿元。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118.73 亿元,净资产10.12亿元,2021年实现净利润1.08亿元。

信用卡优化客群结构 消费金融公司逆势向上
数据来源:2021年上市公司年报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消费升级、改善民生的重要源动力,消费金融行业近几年经历了从快速增长到稳定发展的转型阶段。从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经历十余年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数字能力建设将是消费金融业务突围的关键。

  “兴业消费金融的业绩稳步增长,正是因为企业不断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通过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实验室、创新奖励基金等方式,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应用研究,促进科技在风控、营销、服务等支持方面创新迭代。”兴业消费金融方面表示,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伪造篡改、可追踪溯源和公开透明可验证三大特征,可以更好辅助溯源解纷机制的建设,有效地实现数据保护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系统将用户每笔借款的核心要素上链,并将存证结果同步到司法链和其他可能涉及纠纷处理的区块链节点,有力保证了证据的有效性、完整性。在充分保证用户权益的前提下,减少消费者的举证压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整个信贷过程中的纠纷点。

  2021年2月,兴业消费金融正式上线区块链电子存证系统,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打通金融机构业务系统和法院金融案件办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完成贷后处置线上一体运行,开启了金融案件纠纷化解新模式。在“金融+司法”模式下,兴业消费金融实现了效率与治理的双重变革:电子数据上链存证能够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也能提升金融案件处置效率,甚至加快数字金融发展推进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程。

  立足金融,不止于金融,是马上消费2021年成绩单中的亮点。经过多年科技投入和生态布局,马上消费在2021年全面推进一体化战略,把普惠金融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长远发展规划。凭借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数字科技能力,马上消费搭建了“场景+科技+开放”的数字化平台战略,把客户、员工和产业各方有机连接,持续释放平台的社会责任效应。截至目前,马上消费已助力200家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覆盖主流消费场景超200个,达成合作的商户超100万。

  消费金融公司行业规模的提升有赖于其融资能力的支撑。如何降低融资成本、丰富融资渠道一直以来都是非存款类机构的重点工作之一,2021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进行资产证券化以及银团贷款等方式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

  2021年,招联消费金融在全国银行市场公开发行85亿元的金融债券。马上消费金融成功募集两单银团贷款,累计规划9.05亿元;并发行三期金融债,共计15亿元。兴业银行年报显示,兴业消费金融2021年持续推动多元化融资,完成一单两年期12亿元银团贷款募集工作, 发行两单合计金额 30亿元的金融债券,发行三单合计金额60.48亿元的ABS产品。

  新机遇: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规范发展消费信贷。”3月2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显示,创新信用融资服务和产品。发展普惠金融,扩大信用贷款规模,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题。

  “这充分说明,消费贷行业的管理基本迈入正轨、形成良性秩序,即将在监管的指导下以持牌金融机构为主导的局面下步入稳健扩张的阶段。”融360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叶大清表示,随着互联网贷款业务相关政策、征信管理办法等新的监管政策落地,消费贷行业即将迎来下一个充满积极意义的历史拐点。各消费金融行业的主体,遵循审慎合规的原则,摆正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数字化能力,可以在更大的市场机遇中为中小微企业、新市民提供更高效率、更有价值、更安全的消费金融服务,进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贡献更大的力量。更广阔的消费金融市场,更合规的经营,更丰富细分的市场业态,是监管与市场共同努力的方向。

  3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新市民金融概念出现,有望为新市民消费信贷打开新空间。监管机构明确新市民范围,主要是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三亿人。

  兴业消费金融在加强“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自成立以来,兴业消费金融就主打“家庭消费贷”产品,用于满足“新市民”在家居改善与装修、婚庆、健康等方面的金融需要,提升生活幸福感和归属感,帮助他们实现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近年,兴业消费金融加快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兴才计划”“立业计划”两大新产品。兴业银行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兴业消费金融积极推广教育优惠贷款“兴才计划”,参与创办“兴才励志成长基地”,为学生打造涵盖勤工助学、 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平台。

  “兴才计划”关注“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面向家长群体提供服务,专门用于支持其子女学费、生活费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2021年,该产品服务全国超过3万户大学生家庭,共计发放教育贷款10.5亿元。“立业计划”则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年轻的“新市民”群体,包括应届毕业生、初入社会的青年白领等,用于满足他们在进城、落户、就业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缓解他们在住房租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济压力。通过正规、专业的金融产品,年轻人可以平衡较低当期收入与较高的教育、生活成本之间的错配,为个人更高层次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显示,兴业消费金融与福建省教育厅联合推出“兴才计划”教育产品,旨在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力补充。与国家助学贷款不同,“兴才计划”高等教育贷款旨在充分落实普惠金融,无须贫困证明,所有大学生均可申请,还款方式根据大学生成长周期量身定制,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缓冲期只付利息。

  作为中国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兴业银行的子公司,兴业消费金融与其他同行公司相比,特色之一在于绿色金融。自成立以来兴业消费金融承袭母行集团寓义于利理念,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积极实践,引导和鼓励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理念,增强在绿色消费领域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帮助有绿色消费意愿而受限于当前资金实力的消费者能够进入绿色消费领域。

  2021年11月,为进一步落实我国碳中和与碳达峰战略纲领,彰显金融机构责任担当,兴业消费金融印发2021-2023年绿色消费金融与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还同步制定了《绿色消费金融业务及客户认定指引》,用以指导自身规范开展用于节能消费、环保消费、绿色消费、生活改善的个人消金信贷业务,并鼓励重点服务从事绿色环保产业及欠发达地区的客户群体。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我的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