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来源:新金融琅琊榜 日期:2019-02-22 12:16
生意就是生意。不独是支付行业,再强大的巨头,再美妙的故事,终将囿于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在继续,收割不会缺席,只会迟到。
昨天,支付宝宣布对信用卡还款收费。而早在2016年10月,支付宝已经针对用户提现收费。
至于微信支付,转账、提现、信用卡还款都收费,并且在开始收费的时点上比支付宝更早。
多年前,在商业银行处处收费的时候,支付宝和财付通以免费的名义俘获了一批又一批用户;如今,在商业银行的上述交易基本全面免费之后,它们的免费午餐却越来越少了。
从遍地免费到处处收费,两大支付巨头的这种变化,既是行业监管从严、成本压力上升的结果,更是支付战争进入持久战的标志。
对腾讯和阿里来说,还没有到扛不住的时候,不过是吃定了用户——越来越多的收费,丝毫没有影响其发展步伐。
一旦时机成熟,商业利益不会再给用户体验让路。而用户早就应当知道:补贴不会是常态,而免费并非理所当然。
这些收费举措,不过是向正常的商业模式回归。而眼下的收费标准,实际上远低于国际水平。
1、两大支付巨头的收费史
在中国第三方支付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向C端的收费一直没有成为主流。
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背景的支付公司,以支付宝和财付通为代表,它们作为互联网生态体系的基础设施,向用户提供免费支付服务,以此增加用户黏性、拓展用户价值。
这一格局在2015年开始改变,微信支付(财付通)率先收费,支付宝紧随其后,第三方支付的“收费午餐”越来越多。
2015年10月,微信宣布转账收费,每人每月享有2万元免费转账额度,超出部分按0.1%的标准收取手续费。
2016年2月,微信宣布,从2016年3月1日起,从零钱提现到银行卡,每位用户(身份证维度)有终身累计1000元免费提现额度,超出1000元部分按银行费率收取手续费,费率均为0.1%,每笔最少收0.1元。
2016年9月,支付宝发布公告,从2016年10月12日起,个人用户每人累计享有2万元基础免费提现额度,超过额度后,按提现金额的0.1%收取服务费。
2017年11月,微信支付宣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针对信用卡还款,将对每位用户每个自然月累计还款额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进行收费(最低0.1元)。
2018年7月,微信再次发布公告称,将在8月1日停止免费信用卡还款服务,届时每笔还款都有0.1%的手续费。
2019年2月,支付宝发布公告表示,自3月26日起,通过支付宝给信用卡还款将收取服务费;每月2000元以内的还款不收费,超出部分收取0.1%的服务费。
这样一来,微信支付的转账、提现、信用卡还款均收费,费率均为0.1%;支付宝的提现和信用卡还款收费,费率同样为0.1%,支付宝账户之间的转账不收费。
上述支付业务的一个共同点是,没有商业场景,因此支付机构无法向B端收费。
为了降低收费对用户的影响,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都设置了一定的免费额度。目前,微信支付的免费转账额度为2万元,提现的免费额度为终身累计1000元,信用卡还款没有免费额度;支付宝的提现免费额度为终身累计2万元,信用卡还款免费额度为2000元。
可以看到,微信支付比支付宝的收费范围更广,而免费额度更低。
2、成本压力还是哭穷?
为什么要收费?腾讯和阿里给出的解释都是成本压力。
腾讯曾多次强调,这些收费“并非微信支付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收取的手续费”。
具体来说,微信支付的每一笔交易,只要从银行卡扣款,事实上不论金额大小,银行都要向微信支付收取交易手续费。这些成本一直都由微信支付承担,随着微信支付用户量和交易量逐步升高,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
2016年3月,马化腾在两会期间曾回应称,“银行快捷支付到第三方支付都是有千分之一的成本。这个成本现在1个月超过3亿。”他还提到,“最恐怖的是还在高速增长。我们做一个通道一进一出,却要承担这个千分之一,确实是很不科学。”
阿里方面的的口径大同小异。在2016年宣布提现收费的时候,支付宝对外称,收费的原因是“综合经营成本上升较快”,调整提现规则是为了减轻部分成本压力。
在昨日的公告中,支付宝同样表示:“伴随着信用卡还款服务的综合成本上升……我们深知,勉力支撑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它们的成本压力真有这么大吗?
确实很大。去年11月份披露的腾讯2018年Q3财报显示,其收入成本同比增长35%至451.15亿元;其中,其他业务(包含云计算、第三方支付)收入成本同比上升63%至156.78亿元。
要知道,去年全年,财付通与支付宝的支付交易总笔数分别为4600亿笔和1975亿笔;按照日均交易计算,财付通每日12亿笔,支付宝每日5亿笔。
这样的体量,意味着百亿级别的业务成本,而且随着交易规模的提升,成本还在不断上升。
在《论持久战:支付战争将往何处去》一文中,我分析过:
然而,强监管环境下,备付金集中存管的落地,终结了以沉淀资金利息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商业模式,并且推高了支付机构的经营成本。
在此之前,支付机构可以拿备付金与银行谈价格,争取更低的费用,但现在它们失去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筹码。
一方面是备付金利息收入消失、银行通道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偏低的服务费率与持续的补贴投入,这样的局面,对财付通和支付宝来说,都是重压——而且业务规模越大,压力越大。
另外,相比Paypal高达4%左右的费率,国内支付行业的收费实在是低得可怜,面向B端的不过千分之六左右,面向C端的收费也不过千分之一。
3、不是扛不住,而是吃定你了
那么,成本压力真的大到它们不收费就过不下去的地步了吗?
当然没有。对腾讯和阿里来说,它们必然是扛得住的。
一方面,这两大巨头每年的净利润上千亿,如果有必要,拿出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补贴,不是一件难事。
另一方面,业务成本固然不低,但是它们还有其他收入,通过交叉补贴可以很大程度上对冲业务成本的影响。
既然扛得住,为什么还是下手收割了呢?
答案再简单不过:吃定你了啊。既然有底气收费,就有本事留住你。
对腾讯和阿里而言,这种涉及数亿用户的的重大决策,必定经过精密的算计和考量,它们认准了当前的收费力度对用户影响很小——你跑不掉的。
从提现、转账再到信用卡,一步步来;先有免费额度,尔后降低乃至直接取消免费额度。
慢慢地,用户也就接受并习惯了,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如今,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用户,在品牌认知和用户习惯方面早就根深蒂固。
你或许不再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去还信用卡、去转账,但不妨碍你使用它们到线下扫码支付,也不影响你继续使用余额宝、理财通,它们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你使用其他产品。
而这恰恰是腾讯和阿里希望看到的:降低不必要的业务损耗,提升有价值的业务体量。
为什么微信和支付宝之外的众多平台仍然提供免费支付服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实力和影响力决定了不敢轻易收费,而偏低的业务体量决定了收费必要性不大。
更确切地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每一次收费消息的公布,对它们而言都是一次抢用户的机会,尽管实际成效往往有限。
它们都在期待属于自己的收割时刻。
了解更多
,请关注
(m.51kaxun.com),
每天为您带来最新的
、优惠活动,让您更好的使用信用卡。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45210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