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间,交通银行披露2020年一季度业绩。截至报告期末,交行(集团口径)资产总额突破十万亿规模,达10.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4%。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4.51亿元,同比增长1.80%。
截至一季度末,交行不良贷款余额884.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4.12亿元,增幅13.34%;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
当日业绩电话会议上,交行副行长郭莽表示,一季度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包括:信用卡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潜在风险客户的风险加速暴露等。接下来,该行将加大对风险贷款的处置力度,力争二季度清收处置工作恢复到正常水平。
一季度息差小幅收窄
一季度,交行净利息收益率小幅收窄至1.55%,同比下降4个基点。交行预算财务部总经理陈隃提到,息差小幅收窄的原因在于,贷款收益率下降幅度高于负债成本率下降幅度,但整体可控。
最新1年期LPR由4.05%下调至3.85%,5年期以上LPR则由4.75%下调至4.65%。对此,陈隃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银行资产业务收益率还是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而负债端成本相对具有一定刚性。不过,交行受益于同业负债占比相对较高,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裕的情况下,这部分的负债成本可能还有一定下降空间。
下一阶段,交行改善息差的主要方向在于降低负债成本。第一,要去抓基础客群的建设,增强客户的粘性,通过抓客户来带动存款增长;第二,要抓高成本存款的定价管理,对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限额管理,降低其在整体负债中的比重;第三,要利用市场利率较低的时机,灵活调整市场化负债,通过结构调整来降低综合负债成本。
此外,资产端要做好项目的储备和投放,包括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例如医疗、科技、卫生、新基建等,都是未来项目储备的重点领域。交行会抓住这个机遇来稳定资产端的定价水平。
信用卡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
截至一季度末,交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有所提升,郭莽认为这是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季度不良贷款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信用卡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新发生不良额52亿元,对整体资产质量冲击相对较大;
疫情使得部分潜在风险客户的风险加速暴露。但交行在对此类客户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已足额计提拨备,对应的风险抵补能力较强,对全行经营造成的影响有限;
另外,按照真实反映资产质量的要求,交行对虽未违约或没有逾期60天以上,但受疫情影响发生实质性风险可能性较大的客户,也按照审慎原则,提前下迁了不良,及时采取清收保全措施,以助后续风险控制。
那么,信用卡业务是如何受疫情影响的?交通银行业务总监徐瀚表示,一方面全行信用卡风险监测、催收反欺诈工作是集中式的,其中一个营运中心在武汉,该中心受疫情影响关闭,造成催收能力减半;另一方面,由于复工复产延迟,部分信用卡持卡人收入下降,违约上升。
郭莽同时表示,接下来交行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疫情给资产质量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加快风险授信管理改革,推进信用风险管理一体化、授信审批专业化、贷后管理一体化、风险处置专业化改革;加强疫情下的资产质量管理,建立滚动排查机制,精准识别客户风险;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加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战略重点地区信贷资源配置力度等。
另外,交行会加大风险贷款的处置力度,分类施策。力争二季度清收处置恢复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