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银行动态 >工商银行开创风控新模式,将声纹识别技术用于信用卡反欺诈

工商银行开创风控新模式,将声纹识别技术用于信用卡反欺诈

浏览:  来源:产业气象站   日期:2020-07-15 11:55

  金融科技在生物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双重加持下,正快速推动大行智慧化转型,特别在今年新冠疫情强大冲击下,“非接触式”业务线上化成智慧银行又一发力点。声纹识别,作为“非接触式”远程交互创新技术正推动“智慧金融”快速变革。

  工商银行以智慧、开放、共享、融合为目标向用户提供专业、高效、安全的远程业务体验,通过攻克电话信道声纹识别难题,首创性地将声纹识别技术应用于信用卡反欺诈,为同业开创风险管控新模式。

  声纹识别,工行又一利器!通过电话银行,在线上办理信用卡申请、启卡、尽调环节,利用声纹识别快速无感地为客户经理提供身份识别和欺诈风险判断依据,全面提升智慧风控水平和客户服务体验。

  第一批信用卡声纹反欺诈场景于2020年6月在北京、湖北、四川、陕西4家分行上线,投产上线仅一周,累计交易逾万笔,成功防堵欺诈数十笔,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声纹识别技术简析

工商银行开创风控新模式,将声纹识别技术用于信用卡反欺诈

  声纹识别:声纹是一种可用电声学仪器显示的携带言语信息的声波频谱。声音中包含能表征和标识说话人声音特征,以及基于声音特征多建立的语音模型的总称,声纹识别就是通过辨识声纹特征识别说话人身份的过程;

工商银行开创风控新模式,将声纹识别技术用于信用卡反欺诈

  研究表明,声纹与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特征类似,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每个人说话时声音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和发音习惯几乎独一无二,通过电声学仪器(音频分析仪)可测量并分析每个人的声波频谱都不尽相同,运用声纹作为身份认证方式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声纹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因子对比特点如下:

工商银行开创风控新模式,将声纹识别技术用于信用卡反欺诈

  工行在同业首创声纹风控新模式

  银行业欺诈风险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进由传统的信贷、柜面、外部盗抢,向线上化、智能化电子银行业务领域延伸,信贷业务存在以下痛点:

工商银行开创风控新模式,将声纹识别技术用于信用卡反欺诈

  工商银行一直秉持“科技引领、创新赋能”为发展理念,以“倾力打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银行”为发展目标,通过应用业界领先声纹识别技术,全面提升智慧风控水平和客户服务体验,为金融业务保驾护航。

  2020年6月,首创性地将声纹识别技术应用于信用卡反欺诈,为同业开创风险管控新模式:

工商银行开创风控新模式,将声纹识别技术用于信用卡反欺诈

  1)声纹注册:在电话银行办理信用卡业务时,明示并征询客户同意后注册客户声纹信息。

  通过电话银行将采集好的声纹数据进行预处理(语音增强、降噪、活体检测),并将合格的声纹导入声纹引擎进行建模,注册为声纹模型存入声纹库;

  2)声纹确认用户身份(1:1确认):办理业务时,接通语音服务后无感完成声纹1:1用户身份确认,保证业务安全,杜绝木马盗取密码和指纹数据风险;

  3)声纹辨认欺诈风险(1:N辨认):业务授权确认时,通过声纹1:N辨认,搜索黑声纹库,将识别具有相同声纹但登记了不同身份信息的可疑人员进行备注,供客户经理参考,防范欺诈风险,缩短业务办理时间,提升客户体验。

  声纹风控业务价值

  1)提升业务安全性:在业务办理时,通过声纹唯一性进行用户身份确认,提升业务办理安全性;

  2)非接触式远程服务:客户无需操作终端,自然语音表达时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和业务办理,享受非接触远程业务办理;

  3)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在客服与客户自然语音交互中通过声纹识别,同步实现客户身份二次确认和可疑声纹检索,提供欺诈行为判断依据,提升风控管理自动化能力;

  4)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传统交易中,客服需通过多轮安全问题交互,对客户应答信息进行人工核验,耗时长(50s/每笔),效率低,且存在答案被盗/冒名顶替欺诈风险;利用声纹识别,客服与客户交互变得轻松简单,身份识别和欺诈风险判断结果在400ms内可返回,识别准确率达95%,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和客户体验。

  未来,声纹识别技术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将愈加成熟,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将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创新,树立行业标杆,依托金融科技,以大行智慧为我行客户打造更安全、智能、高效的金融服务体验!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452106675

3

标签:工商银行信用卡风控,信用卡声纹风控

分享到:

在线申请信用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在线申请信用卡

    全国各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关于 |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权利声明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72808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