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什么喜欢搞“0元手续费”信用卡分期业务?

发布:2021-02-02      来源:金卡生活      浏览:564

  随着新款苹果、华为等品牌的高端旗舰手机的上市,新款手机在不少银行的信用卡分期商城中同步上线,银行也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App推广信息。

  可能有持卡用户会发现,在银行官方的推广信息中均提到了“0元手续费”分期业务,多家银行实施3期、6期、12期不等的“0元手续费”分期业务,购买价格仅将商品官方价格平均分配到对应的期数中,并不收取利息以及分期手续费用。换言之,银行不赚取除商品价格之外的费用。

  可以说,银行作为刺激消费重要力量的金融机构,也在以各种方式拉动消费,如联合厂商对手机、电脑等数码商品推出“0元手续费”分期业务,一方面缓解了消费者的资金压力,分期还款相较于最低还款方式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消费者更早体验到新科技的乐趣,因此深受中低收入消费者的偏爱。

  分期业务是银行的“最爱”?

  分期业务一直是信用卡业务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在2019年信用卡业绩报告中,某国有银行信用卡分期交易额达到了3256.06亿元,占其总交易额的18.32%;某股份制银行2018年分期业务收入为201.31亿元,同比增长了63.26%。由此可见,发卡银行对于分期业务的热衷一方面是利益驱动,另一方面也出于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吸引用户采用分期方式购买相关商品的目的。因而,各发卡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信用卡分期业务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分期手续费,分期时间越长手续费越高。从这个角度看,“0元手续费”分期业务与银行常规的现金分期、账单分期业务中年化8%左右的手续费率相比,银行更像是“做亏本生意”,但是为何各大银行还趋之若鹜,甚至展开了激烈竞争?“0元手续费”分期业务不是“做慈善”,银行还要承担一定的信贷业务风险。那么,“工于算计”的银行究竟是意欲何为呢?

  分期业务场景化有效提升“活卡率”?

  信用卡“活卡率”是发卡银行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如何吸引持卡用户长期使用信用卡,一直是发卡银行密切关注的焦点,而分期业务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棘手问题。“0元手续费”分期业务的推出是通过特定消费场景,让原本选择一次性付费的持卡用户尝试分期业务,同时也让过多使用最低还款方式的持卡用户降低还款成本。

  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因流量和场景需求延伸出支付宝、京东白条等支付产品,同理,信用卡分期业务也需要依托消费场景才能实现正常用卡,如与电商平台合作,或自建分期商城,由于后者只支持使用本行信用卡支付,因而构成了较强的信用卡消费场景。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数码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不少消费者每2-3年便会更换数码产品,部分品牌的“铁杆粉丝”甚至是出新即换,这是稳定且可预见频次的消费需求。与信用卡套现相比,基于真实消费场景的信用卡交易缺乏套利空间,信用风险较低,这对于追求分期业务规模和信用卡交易额的银行而言,无疑更乐于接受,与拉动内需、刺激鼓励消费的宏观政策导向也是一致的。

  分期业务刺激消费习惯的养成?

  银行在进一步培养未来优质客户群体的信用消费行为。总体来看,国内储蓄率水平偏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提前消费的意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银行争夺的主流客户群体为20-40岁之间的人群,他们处于事业的上升期,经济水平的提升期,追求物质商品,特别是追求最新款数码产品和冲动消费的主流群体也在于此。

  这部分客群的信用消费习惯一旦培养形成,则很容易对于金融产品产生黏性,也正因此,发卡银行高度关注该客群,选择以热度较高的数码产品结合“0元手续费”分期业务作为切入突破口。

  随着人们消费网络化的日益养成,信用交易行为轨迹等信息更为透明、清晰。而基于商品的交易也更为真实,同时银行对交易行为可进行实时动态评估,综合判定客户的信用风险程度,将信用额度动态地加载于客户消费行为,结合客户的年龄、收入、资产水平、资信状况、消费场景等综合地给予其消费信贷支持,降低自身的信用风险。

  “0元手续费”分期业务未来可期?

  近些年,对于银行的基层员工而言,每年的信用卡分期指标压力随着信用卡发卡规模的上升而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形成账单后被动的电话营销分期业务,客户的反感度较高,业务完成难度较大。

  倘若换一个思路,比如消费者在消费时引入分期销售,则更容易被接受,既能让银行完成分期业务指标,产生有效的信用卡消费额,同时还为商户形成了有效的消费导流,在合作、互利、共赢、共享的移动互联网思维之下,无疑是双赢的商业行为,银行员工对分期业务的营销工作积极性也将大大提高。

  由此可见,热衷“0元手续费”分期业务的银行,看似亏了当下,但长远来看,或许可以赢得未来。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我的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