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信用卡恶意逃废债背后竟已形成灰黑产业链条

信用卡恶意逃废债背后竟已形成灰黑产业链条

浏览: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日期:2022-01-17 11:32

  打击恶意逃废债,已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之一。

  “这两年,金融机构一直在与恶意逃废债做斗争。无论是银行信用卡,还是各类借贷机构,都遭遇过借款人以疫情、失业等为理由不还或者少还借款。过去一年,我们就此问题进行过多次汇报,也配合过公安部门的调查。”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

  此外,据记者调查,有的企业借机“抱团式”不还钱,在局部地区形成了银行信贷质量集中恶化的趋势。浙江省某股份制银行的一位人士称,一旦几家企业“成功”不还钱,效仿者就会越来越多,直接导致信用环境恶化,破坏当地金融生态。处于清退期的网贷行业,更是逃废债的“重点区域”。

  如何根治逃废债顽疾,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重诚信、处处有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是摆在当下的重要课题。

  恶意逃废债竟然成了“大生意”

  逃废债的规模有多大,影响几何?

  网贷行业逃废债现象尤为突出,一些借款人和借款机构借着网贷平台清退之际,彻底逃避债务。深圳互联网金融协会持续公布区域内失信人名单,最新一期更新至第八十五批,此类现象已严重影响到相关投资者拿回自己的投资资金。

  “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这是一些“老赖”的口头禅。他们利用网贷平台、小贷公司和金融机构的风控漏洞,进行“薅羊毛”,甚至自发组织加入反催收联盟,意图逃避催收,给各金融机构造成不小损失。

  逃废债现象早已有之。彼时,一些借款人通过自发讨论、分享,从而摸清催收话术、业务漏洞,实现应付催收、停息挂账等操作。虽然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也并未真实进行逃废债,但是已在此时为之后灰黑行业形成打下了基础。

  后来,逃废债的形式开始逐渐升级,一部分人发掘可以利用政策要求钻金融机构的漏洞,从而牟取个人利益,正常的维权行为开始剑走偏锋,逐渐失去了本味。2020年疫情暴发之后,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逃废债成为主要做法,加剧了逃废债现象。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研发现,目前,恶意逃废债已形成一条产业链。从材料伪造到代理投诉,再到反催收服务,都有分工不同的人员予以协助完成。比如,通过伪造失业证明、隔离证明、困难证明、死亡证明等用于与债权人协商达成消除逾期记录、减免还款金额、征信修复等目的。

  在这一链条中,更有“专业人员”参与,比如债务维权经验丰富的人、从事金融服务多年的中介、有过催收从业经验的人、民事诉讼经验丰富的律师等,他们在恶意逃废债产业链中形成了有组织、有纪律、分工明确的机构,对外提供逃废债服务并以此获利。

信用卡恶意逃废债背后竟已形成灰黑产业链条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逾期消除”,出现不少服务。

  据报道,目前该条产业链的规模并无权威调查数据,不过,很多以“代理投诉”“征信修复”“债务重组”等为名义的公司,实际上都在从事恶意逃废债相关业务,从业人员数量可观,大的个体月营业收入可达600万至800万元。

  多家银行相关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在处理投诉和反催收业务时发现,不同债务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内容竟然有许多雷同,甚至连错别字也无差,经查其证明材料、公章均系伪造。

  甚至一些反催收联盟会详尽列举各地银保监局的联系方式、处理债务纠纷的流程,以及不同投诉阶段需呈现的投诉内容、格式、所需材料,指导债务人套用投诉信格式化模板、利用银保监局投诉专线进行投诉,向金融机构施压。

  这种助推恶意逃废债的“生意”初具规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诚信体系,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

  扭曲消费金钱观,积累金融风险

  逃废债现象的加剧与疫情直接相关。诸多借款人在疫情之下现金流压力陡增,而长期信用保持良好的借款人,个人征信或将首次受损,担忧也随之产生。

  这本来是特殊因素造成的特殊情况,但逃废债“生意”链条在利益驱动下逐渐壮大,把一些原本信用记录和信用习惯良好的客户也拉下了水。

  当劣币开始驱逐良币时,不好的示范效应就开始显现。

  一家中小型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从宏观上来看,个人逃废债将影响消费信贷领域的健康发展,阻碍小微普惠等政策的实施落地,甚至影响社会信用环境的健康。

  从金融机构端来看,这种现象会导致贷款不良率逐步上升,积累金融风险。在此情况下,金融机构基于信用的贷款模式,可能趋向于保守,不利于当前国家货币政策的正常实施。

  从金融消费端而言,借款人会误以为面临负债压力时可以通过某些手段“钻空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价值观。

  以征信修复为例,国家于2020年5月14日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旨在帮助用户消除非人为情况下的征信问题,帮人们更好地维护自身信用。

  但是,一些中介机构通过各种手段帮助消费者所谓的“征信修复”,不仅没有帮助双方缓解信息不对称,反而因为偷换“信用修复”概念、全权代理投诉加剧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也破坏了消费者对于征信的正确理解。

  据报道,在一些“反催收”微信群,有借款人通过逃废债中介拒绝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后,表示自己“白白赚到了一辆车”,甚至表示“反正不用还款,当初应该贷一辆更贵的车”。

  此外,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逃废债的存在降低了债权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信任感,金融机构可能会有意在逃废债现象比较严重的区域,收缩一部分信贷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及无辜”,可能会使本来就难以获得信贷的小微企业,再次面临融资难题。

  根治存在难点,须持续完善制度设计

  打击恶意逃废债已经成为行业内外共识。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各地政府就已经在不断出台政策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比如将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和信用中国数据库。银保监会也明确表态,要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对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

  2020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湖南、辽宁等地银保监局、公安局,分别对此类非法代理投诉类业务开展了各类专项整治活动。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尝试利用新媒体渠道探索创新治理方式,比如“朝阳网债通”和“深圳市网贷统一还款平台”微信小程序,就是分别由北京市朝阳区金融办和深圳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推出的官方指定还款通道。

  不过,据一些地方监管部门人士反映,因为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约束,各地难以形成统一的惩戒机制进而影响了惩戒效率。

  网贷行业最为典型,逃废债治理缺少体系化的措施和手段,打击力度较为薄弱。比如,网贷逃废债数据并没有纳入央行征信失信人数据库,一些恶意欠款人没有上失信人名单,这导致整个网贷行业催收压力增大,大量平台出借款无法顺利收回,行业清退遇阻。

  因此,许多业内人士呼吁彻底根治恶意逃废债这一顽疾。

  一些行业人士建议尽快从顶层设计上制定针对恶意逃废债黑灰产业链的常态化治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能与职责范围,使各方权责统一、有章可循。

  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建议,将央行征信、失信人名单等工具提升为信用社会建设的强有力手段,扩大央行征信的范围,鼓励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使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不断创新应用手段。

  另有行业人士建议,加强舆论监督和追责体系。逃废债、恶意举报等行为目前被划归于民事违约行为,但从其恶劣程度和主观恶意程度来看,对于情节恶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考虑纳入刑法范围,追究其刑事责任。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452106675

3

标签:信用卡灰黑产业,信用卡恶意逃废债

分享到:

在线申请信用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在线申请信用卡

    全国各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关于 |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权利声明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72808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