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点评 >疫情冲击、政策加持,新形势下信用卡风控的“变”与“不变”

疫情冲击、政策加持,新形势下信用卡风控的“变”与“不变”

浏览:  来源:中国信用卡   日期:2022-07-06 18:4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受宏观环境影响,信用卡行业面临着风险形势严峻性和多变性的挑战。作为风控工作者,我们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要做好策略应变,在信用卡资产质量稳定性持续承压的当下,把握好数字化转型中的周期因素,赋能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做精做实消费场景建设,同时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持续增强客户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疫情冲击下信用卡业务短期承压明显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尤其是3月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影响持续,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一季度末,GDP同比增长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等显示产业景气度的指标受疫情影响在临界点徘徊(如图1所示),需求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低(如图2所示),产需两端修复仍需时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同比下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就业和收入压力上升。

疫情冲击、政策加持,新形势下信用卡风控的“变”与“不变”

  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不佳也带来消费信贷规模和社会融资规模的下降,行业贷款规模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从信用卡风控形势来说,在宏观经济和疫情叠加影响下,客群收入稳定性有所下降,虽然信用卡客群在整体消费信贷客群中资质相对较好,但2022年以来,客户违约率整体呈现攀升趋势;与此同时,受政策、行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逾期贷款回收率下降,进一步导致风险抬头迹象明显。

  二、政策加持行业基本面长期向好

  从宏观政策角度看,2022年二季度以来,关于经济“稳增长”的政策和措施陆续出台,尤其5月最后一周,各部委密集发布稳经济相关政策文件,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6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举措,体现了中央“能出尽出、能用尽用”和“让经济运行尽快回到正常轨道”的政策思路。疫情影响带来的短期经济波动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特别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容置疑。

  从产业监管角度看,信用卡产业正处于从“跑马圈地”迈向“精耕细作”的转型期,近年来的监管政策更加突出了对行业规范化经营和挖掘行业内生动力的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银行业协会信用卡催收工作指引(试行)》相继出台和实施,反洗钱工作力度不断加强,银保监会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等,都进一步规范了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信用卡服务质效,促进信用卡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科学理性消费。从产业格局和监管形势看,单一模式发力已不具优势,只有修炼成为同时具备高质量获客、存量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多边形战士”,方能在行业的长期竞争中获得先机。

  三、新形势下的风险管理措施

  1.坚持数字化风控,充分考虑周期因素

  信用卡作为信用消费工具,天然具有数字化基因。信用卡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从应用系统打造向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全覆盖不断迈进,通过打造智能风控、智能服务、数字化经营、数字化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信用卡在风险精准识别、客户价值挖掘、流程自动化和流畅化上的业务能效。通过数字化建设,行业在模型、数据上的应用成果逐渐丰富,就风险领域而言,通常存在数十个风险模型、数百套风控策略。坚持数字化转型,搭建起以数据、模型、系统、策略为支撑的智能风控体系,是近几年信用卡行业总体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的重要原因。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由于我国信用卡产业比较年轻,目前所拥有的模型和样本观测结果,基本是基于繁荣周期开发所得。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现有模型和策略未必失效,但其辨识度、区分度是否会下降,是必须进行重新评估的。模型的定期评估和策略的快速迭代,是应对当前疫情和宏观形势下风险暴露趋势上升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需注意的是,在各项模型策略的回溯、迭代和更新中,不应仅从量化的维度去评估客群质量和模型策略有效性的变化,还应充分考虑周期性因素。

  2. 坚持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保持风险稳定性

  一是前端坚持高质量获客,建立健全基于客户、渠道、区域、产品、营销人员等各维度的差异化赋能体系,不断提升客户风险和客户价值的区分度,精细化识别头部优质客户、中部普惠客户和底部风险客户,提供高匹配度的金融服务。二是中端以额度经营和全面风险监测为中心,一方面从风险组合管理视角出发,实现额度、定价等最优化配置与客户成长轨迹的共振,提升客户体验与贡献度;另一方面合理部署贷中处置节奏,对确认存在欺诈风险或资金流向异常、电信诈骗等合规风险的客户及时处置,对信用风险客户动态调整处置措施和节奏,在当前阶段,注重对区域、疫情和客户历史行为等因素的考量,避免对短暂失去还款能力但实际具有还款意愿客户的误判,把握好实质风险和预期风险处置的边界。三是后端提升清收成效,加快资产处置,合理运用清收、核销和资产证券化等处置手段,发挥不同处置手段的优势,并对前端策略形成反哺;针对关注类贷款下迁率上升、回收率下降的风险形势,进一步深化差异化催收策略研究,精细化委外催收管理,加快数字化系统的赋能支持,加强智能催收、人工催收、法务催收的差异化应用。

  通过对风险容忍度持续深入的差异化、精细化评估,保持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形势下的风险稳定性和平滑性,基于“贷前强化风控+贷中全面监测+贷后分类处置”的全流程风险管理,对风险水平的上升进行针对性预估与管控,防范业务风险的集中暴露。

  3.坚持场景化建设,充分发挥场景的屏障作用

  对于风控来说,场景始终是一道天然的风险屏障,但并非有场景就等同于安全,因为做场景关键在于真实和可控。随着金融服务场景化、线上化、多元化的趋势,“场景”和“金融”两种生态不断寻求融合,但是对风控人来说,始终有“看不透”和“管不住”的疑虑。不同于传统的信用卡C端客户大数风控逻辑,对场景的管理还必须有对B端商户的风险评估、对宏观环境的研判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还原场景真实流程、对场景关键环节“应控尽控”的数字能力和运营能力。究其根源,是要拥有能深入场景、定格场景立体画像的“腿”,不仅要将场景作为获客的入口,还要通过场景丰富客户画像,更需要确保场景交易的真实性,加强场景金融特征建设,切实防范场景失控带来的集中性风险暴露。场景真实性一旦无法把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将远远大于单个信用卡客户的违约,因此,只有通过数字化挖掘手段,做实消费场景真实性,才能统筹兼顾场景信贷的发展和风险问题。现阶段,各商业银行要通过加强如新能源汽车、普惠金融等消费场景的建设,更好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职责。

  4.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平衡好消保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为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结合疫情防控等实际情况,商业银行纷纷落地了延期还款、协商还款、征信异议处理等支持政策,对确有困难的客户提供纾困方案;但部分非法组织和个人,打着“维权”和“债务管理”的旗号,以可以帮助持卡人“铲单”、“洗白”不良记录、减免债务为由头,利用持卡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做起伪造证明、恶意投诉的“黑中介”,商业银行为履行社会责任而采取息诉手段的成本不断升高。

  为打击“黑中介”违法行为,保障持卡人合法权益,商业银行要行动起来:一是加强联防联控,打击中介代理,避免正常客户的权益被挤占。建立行业“黑灰名单”共享机制,定期研究分享典型案例,聚焦剖析反催收群体类型特征、行为手段,掌握其发展趋势,便于快速识别和防范。二是做好征信工作根源性治理,提升人民群众在征信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随着信用环境的不断变化,定期开展对现有管理规则的优化研究,在客观记录征信信息的同时,维护好客户权益,也助力银行自身风险和消保平衡问题的解决。

  总体来说,面对复杂环境与后疫情时代的稳健发展需求,我们必须要在变革中谋求发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牢牢抓住信用卡业务核心逻辑,强化数据赋能,持续迭代升级风险管理体系,加固风险管理边界,在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创新创优。


声明: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1452106675

6

标签:信用卡风控,疫情信用卡

分享到:

在线申请信用卡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在线申请信用卡

全国各大银行信用卡中心

关于 |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权利声明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72808号 本站内容,未经许可,均不得转载。

Baidu
map